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的女人> 092 影舞者谢姬?(三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2 影舞者谢姬?(三更)(2 / 2)

于是,孙权与顾谭商量,如果顾谭能够向众人认错,就放过顾承。

但是顾谭坚持不低头,认为孙权听信谗言。

这个态度又给政敌攻击的理由,顾谭被诬陷为对孙权大不敬。

孙权将张休、顾谭、顾承一同流放到交州。

孙弘素来与张休不合,继续构陷张休,令孙权下诏赐死;

顾谭到交州二年后,忧愤而死;顾承也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

…………

孙权曾经秘密召见杨竺,商量废孙和立孙霸的事情。没想到有人藏在床下,把这件事告诉孙和。

陆胤要到武昌去当时陆逊出镇武昌),临行前拜访孙和。孙和本来就心不自安,不敢接见陆胤。

陆胤就秘密到孙和车上,与孙和商议对策。

两个人想了个办法,拉拢陆逊替孙和撑腰。陆逊于是向孙权上表劝阻废立之事。

孙权怀疑杨竺泄密,杨竺把锅甩在陆胤的头上因为当时就陆胤去武昌),孙权询问陆逊,也得到陆胤所说的回答。

孙权质问陆胤,陆胤将计就计,说杨竺告诉自己的。于是两个人一同被下狱,期间杨竺受不了拷打,只好承认,后被孙权所杀。

“二宫之争”时,吾粲can)常写信给陆逊,拉拢陆逊站在孙和一党。

陆逊果然支持孙和,在孙和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的时候,连续上表劝谏孙权。因此吾粲被孙霸、杨竺此时杨竺应该已经下狱)构陷,被诛杀于狱中。

陆逊坚持站在孙和的身后,他曾写信给全琮,劝全琮杀死全寄,避免参与“二宫之争”。全琮当然不同意,与陆逊交恶。后来孙和的太子之位动摇,陆逊连续上表维护孙和。杨竺诬陷陆逊二十条罪状可能已经下狱),孙权派人到武昌责问陆逊,陆逊愤恨而死。

朝堂上下“举国中分”,孙权终于控制不住局势。

此时无论孙和和孙霸哪一方上位,都会造成东吴政治格局的大地震,胜利者势必对失败者进行残酷的清洗。到了这种境地,孙权只有一个选择——另立太子。

孙权先是对孙和禁闭,朱据、屈晃用“泥头自缚”的方式向孙权劝谏;陈正、陈象各自上书劝谏。

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处死,将朱据、屈晃杖责一百,屈晃被罢官,朱据被贬谪为新都郡丞。还没有上任,孙弘又构陷朱据,此时孙权病重,于是孙弘矫诏将朱据赐死。

朱据的两个儿子朱和、朱损,在孙亮在位时期被孙鲁班构陷而死,或为“二宫之争”的余波。

孙权接下来废掉孙和,将其流放于丹阳郡故鄣县,又激起很多人的反对。《三国志??吴书??孙和传》记载“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众咸冤之。”

同时“鲁王党”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孙霸被赐死这可是孙权亲儿子啊),全寄、吴安、孙奇都被处死,杨竺被流尸于江。“二宫之争”以两败俱伤的结局收尾。

“二宫之争”中的主角孙和与孙霸的党羽或被流放或被诛杀,不乏陆逊、朱据这样的重要人物,也有全寄、顾谭这样的新生代人物。总的来说,“二宫之争”使东吴内部发生巨大的内耗,期间充斥着流血事件,使东吴长期呈现出一种黑暗、混乱的政治格局。

孙和被废、孙霸赐死,导致太子之位出现空白,最后年仅七岁的少子孙亮被立为太子。

孙权这一手骚操作,使东吴也陷入“主少国疑”的境地。

随后诸葛恪、孙峻、孙綝chēn)先后掌权乱政,后来孙綝更是废掉孙亮,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可以这样说,“二宫之争”对东吴政治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

三国末年,蜀汉、曹魏相继亡于司马炎。

西晋建国,陈兵长江北岸,严重威胁东吴的安全。

东吴末帝孙皓即位,元兴元年264,因为追忆起谢姬之子孙霸当年与自己父亲孙和争夺太子之位的事情,迁怒谢姬和孙霸之子孙基、孙壹,将孙基、孙壹连同谢姬一起流放到会稽郡乌伤县现今义乌。

这里有一个玄妙之音就算“怨父及子”,把孙霸的两个儿子流放到义乌,也不能“怨子及母”,把个老太太也流放了吧?

孙皓没准又知道了“二宫之争”的什么玄机,知道了谢姬也插手其中,是“怨祖及孙”,把谢姬流放了,赔上她的两个孙子。

我这只是一种揣测,史料上没有一点儿这方面的披露。

孙基、孙壹陪祖母谢姬被流放到到乌伤定居后,过不了20年,孙吴就亡国了。

孙基、孙壹这两个孙吴的皇亲,为了逃避司马炎的追捕而匿影藏形。

但是在三国正史中,还是存有他们的痕迹。

义乌赤岸镇内至今尚留有一个“谢奶坑”的地方,民间传说,谢姬死后就安葬在那山坳里。

谢姬出身卑微,正是由于她这样的出身,才想咸鱼翻身,不顾一切,结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孙吴的江山基本颠覆在她的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