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408章 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学校如林,庠序盈门(1 / 2)

班固《东都赋》有言: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朱厚看着教育部拟定而出的奏折,沉吟不语。

湛若水与吕柟这两位执掌教育部大权的冤家又开始扯皮了,而且基于大明官学与书院之争!

英明神武的太祖爷朱元璋布衣出身,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因此早在立国之初,他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承袭元朝的教育政策,太祖爷开陈出新,创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包括京师的国子监,地方上遍布的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等官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以朱厚后世之人的目光来看,其中国子监属大学性质,类似于后世的大学;而武学、医学、阴阳学等属专科学校性质,教授专门的技艺;各府、州、县学相当于中等学校性质;社学则属小学性质,负责启蒙教化。

社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制乡野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圣贤文章,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启蒙为主要任务,教育十五岁以下之幼童。

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以进入县学、州学、府学学习,甚至可免试补为秀才。

宗学乃是大明皇室贵胄子弟专属学校,在两京所属地方设立,早已名存实亡,如今被宗人府执掌,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指引下,加之“养士取士”的国策,朝廷不遗余力地大力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伴随朝廷政治逐渐,贪腐成风,同时宦官权臣专权擅政,党同伐异,排斥异己,这套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礼乐崩坏,庠序倒闭,民生凋敝。

加之太祖爷广设学校,重视科举,是为了培养和选拔朝廷所需要的治政人才。

因此,在朝廷积极发展大明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统治。

如推崇程朱理学,并将其定义为官方哲学,确立其牢不可破的地位,还有肆意删改圣贤之作《孟子》、禁止学生议政等等,可谓是将文化、思想禁锢发挥到了极致!

但也正因如此,导致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僵化,很多官学士子一味埋头苦读经书,钻研八股文章,却不讲究实际学问,不锻炼处事能力,让朝廷选拔出了大量不具备实际执政能力的地方官员。

随之兴起的便是反对僵化之官学机制的士大夫们,自行成立书院来讽喻朝政,针砭时弊,警惕自身,因此渐渐成为了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

时至今日,书院在大明境内已经发展得有模有样,虽未到达鼎盛时期,却也能左右一时之舆论。

比如“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大家湛若水,一生以兴办学校、传播儒学为己任,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四十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极大地促进了心学的发展与繁荣。

而朱厚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大明书院发展到达鼎盛时期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一个书院被修复并且广收门徒之时!

这个书院,名为东林书院!

而东林书院也不负众望,汇聚培育出了一批鼎鼎大名的人物,东林党!

这批没有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却擅长好同恶异、党同伐异的士大夫,这群操控着明末天下舆论党同伐异的"清流”,这帮本身就是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代表者,用他们的愚昧、无知、贪婪与无能亲手将大明帝国送入深渊,将大明河山拱手送与建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