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女生耽美>晚清第一枭雄> 第442章 人的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章 人的问题(1 / 2)

清朝时,华夏人口飙涨,其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清初,顺治时,满清刚刚统一华夏,全国人口总量大约为3861万人。到了康熙后期,人口已经达到6281万人。雍正推行“摊丁入亩”政策,进一步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之后,清朝承平日久,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粮食作物进一步推广。

乾隆时,华夏人口已经突破3亿。

到了道光年间,太平军起义爆发时,国家人口已经超过了四亿。

在一百多年时间内,清朝人口增长了十倍,达到了四亿人口。这样的人口压力,对于华夏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言,已处于资源承载的极限了。

根据明朝官方史籍《明实录》记载,纵观整个明朝,国家巅峰人口才7185万人。

同样的,从清朝道光年至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时间里,华夏人口一直保持在四亿人左右,几乎没有增长。

四亿人口,乃是华夏农业社会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明朝不到一亿人,清朝却有四亿人。但是,清朝取代明朝后,社会生产力并未得到根本提升,资源禀赋并未得到根本提升。

同样的农业社会,同样的农业资源,原先要养活一口人,现在却要养活四口人。平摊下来,必将造成普遍的贫困。这就给后世一种现象:

“清朝相比明朝有着明显的退步。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百姓较为富裕。清朝则普遍贫困,百姓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被迫开国,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统治阶层拿不出救国良策,不会依靠工业救国,只会加倍压榨农民。

地主在本已沉重的田赋之外,又创造了“押租”等五花八门的名目。所谓押租,是指地主为了防止佃户逃跑、交不起地租,提前征收未来若干年的田租。在有的地方,押租竟超过了十年。

清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更是创造了赌博捐、烟灯捐、僧尼巫道捐、捐官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捐税,在赌博、鸦片、宗教、官位等方面增长税收。

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不能解决没有解决华夏面临的内忧外患,反而激起了更多频次、更大规模的民间起义。

对于华夏当前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吴捷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他在党代会上,对与会代表们说道:

“当前,不仅满清政府,我们国民政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当前,民变四起,形势很不乐观。

“满清境内,仅山东一地,就有曹州府长枪会、兖州府邹县文贤教军、淄川刘德培起义军、鲁南幅军、捻军等。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我们共和国内也有匪乱,皖北的捻军、江北的漕丁、湘西的苗兵、鄂西的太平军余孽等,哪一个都不省心。

“人的问题,关键是人口过剩,民间普遍贫困。老百姓没有出路,遇到灾荒,只有死路一条。要想活下来,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参加起义军,这就是民变四起的根源。

“要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关键是要发展工业。工业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进而养活更多的人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两年前,黄河改道,淮河以北受灾严重,清廷赈灾不力。淮北百姓走投无路,只得加入捻军,四处劫掠,是为捻乱。

“清廷的对策是军事镇压,僧格林沁甚至扬言要搞‘三光’政策,杀光所有捻子,烧光所有村寨,抢光所有财产。这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

“那么,土改可以解决皖北捻乱的问题吗?可以,但还不够。因为皖北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壤受黄河水浸泡,沉积有泥沙,农业生产条件不佳。

“土改只能在一时稳住皖北百姓。要想实现长治久安,还得靠工业化。我们要靠工业吸收剩余人口,要靠工业提高百姓收入,要靠工业提高国力,复兴华夏。”

众人抱以热烈的掌声,在人的问题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