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第二百四十七章 历朝历代的教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七章 历朝历代的教训(1 / 2)

“高见没有,也没有万全法,”

朱瞻壑说道摇摇头,但是也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因为从历史中就能窥探出来,任何制度都是有着漏洞,华夏历代统治者都在努力吸取前朝教训,改变前朝的弊端,想让自己江山永固,可结果嘛?每一朝,有着每一朝的情况”

“商朝时,商纣王帝辛把主力军队拉出去开疆扩土,结果国都空虚,被周武王趁机拿下了大本营,商朝灭亡”

“周天子,总结商朝被灭的经验,然后实行分封制度,将亲戚以藩屏周得分封在天下各处,重要地区,想让他们接管地盘,开疆扩土,而王室集中兵力守住大本营,可结果是诸侯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天下大乱,周天子只能偏安一隅,八百年的周王室,就有六百年是摆设,最后被秦国所灭”

“而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后,在吸取了商周灭亡的经验,果断废除分封制度,建立郡县制,以流官管理地方,虽然此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皇权,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可又面临了新问题,流官没有归属感,没有忠诚度,没有家国情怀,国家有难,要么造反,要么叛变,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谁当皇帝都一样,结果就是大秦灭亡”

“汉朝建立,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了分封和郡县制度并行,将土地分封给自己儿子,想以自己直系亲属忠诚度高,就算造反成功,天下依旧姓刘,按照刘邦想法,汉朝能传千秋万代,可是他没想过人是有野心的,地方王爷和皇权相互争夺权力,导致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后,到了汉武帝这里,他认为要想皇权稳固还是郡县制靠谱,可前提是解决流官归属感,于是先横击匈奴,然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文化,强化流官忠君爱国思想”

“可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外戚势力过大,王莽窜了西汉”

“而东汉建立后,刘秀看了看前朝所有教训,诸侯要夺位,外戚要夺位,官员还信不过,于是盯上了宦官,以为宦官没后代,不可能造反,然而反是没造,可为了权力,让朝廷乌烟瘴气,乱作一团,至此东汉灭亡”

“三国之后,曹魏建立政权,看了看前朝所有案例,开始不用宦官,限制宗族和外戚势力,可结果没想到,宗室力量消弱,给了世族大家机会,被权臣夺取了天下江山”

“在后司马家建立了晋朝,结果因为士族势力过大产生了士族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很快东晋结束”

“西晋司马皇帝上位后,吸取了曹魏和东晋的教训,担心世家大族重复行动,夺取大权,再一次开了分封,以诸王侯来削弱他们权力,但是控制了诸王士兵数量,同时也能防止世族过分强大”

“然而因此削弱了国力,引发了八王之乱,结束了西晋,迎来了南北朝”

“南北朝,南朝吸取了,魏晋的教训,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在制约门阀士族的同时还加强了皇权,但因为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需要大量官僚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因此官僚特权得到了极大发展,然后产生了严重贪腐问题,加剧了社会不公,为动荡埋下了伏笔,最后被外戚杨坚再一次统一”

“而到了隋唐,见到了前面所有朝代的乱象,同时士族门阀开始日益膨胀,强大到左右朝政,为了加强皇权,于是出现了科举制度,以寒门子弟来对抗士族,重用节度使镇守边关,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断了整个大唐,直到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等宋朝建立,看了看历朝历代的惨状,再一次吸取了教训,采用强干弱枝的方法,将主力大军和财富集中在首都,防止出现商朝大本营被破得情况”

“在重视科举,提拔拥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对抗世家大族,同时禁止后宫与太监干政,最后在杯酒释兵权,挖去功臣权力,再采用重文抑武的政策,防止地方武装”

“结果皇权虽然得到了集中,却因为重文抑武,导致武力孱弱,不堪一击,最后被外族结束”

“而到了元朝,看了看宋朝制度,太过孱弱肯定不行,于是用了军政合一,结果再一次造成了藩镇割据,步了唐朝后尘”

“而到了我们,太爷爷吸取了宋朝教训,将重点放在外族入侵上,定了亲王守边的国策,以及留下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同时推行理学,加强大臣百姓对皇权得认可,保证皇权得法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