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游戏竞技>娘子,请息怒> 第354章 淮北淮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4章 淮北淮南(1 / 2)

第354章 淮北淮南

宣庆元年,二月二十二,酉时。

路安县南淮水畔的民和新村丁家小院。

前年的阜昌十年,丁娇一家搬到此处,彼时淮北军将大量乱军俘虏押送至此参与战后重建。

一个冬天的时间,疏浚了河渠,翻垦了农田,便是眼前丁家三间正堂屋、左右各两间厢房的院子,也是当年俘虏们统一所建。

再加村民多为桐山迁户,对淮北军自有些特殊情感。

天色黑下来时,雨势止歇,楚王来了村里且住在丁家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多时,丁家外头便围了许多百姓。

守在院外的白毛鼠好说歹说,才将前来与楚王叙话的百姓劝走。

不是陈初不见大伙,只是方才小乙特意从院内传来消息说,王爷睡着了.

是啊,一路从蔡州赶来寿州六百里,路上大家几乎未作休息。

到了路安县后,亲兵侍卫还能轮流睡上一会,但王爷又召集寿州军政高层在丁家开了场小型会议,一刻钟前方才散会。

几日夜不合眼,便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啊。

院内,暂时被陈初用来当做指挥部的堂屋内,亮着数只小儿臂粗的大烛,将屋内照的一片通明。

此时大伙各自领了命令已四散离去,陈初斜倚在一张椅子里仰面朝天,双腿支在桌案上,已发出了鼾声。

门外,坐在门墩上的杨二郎,双眼熬得通红,脑袋不受控制一般一点点垂了下去。

直到耳边忽然响起了轻微脚步声,二郎猛地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惊醒,下意识便摸向了腰后手弩,同时低喝一声,“谁?”

“.二郎,是我。”抱着一床被子和一件厚衣的丁娇吓了一跳,赶紧在原地站定。

看清眼前来人,大脑逐渐清醒的二郎才意识到这里不是战场,不由松了手弩,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唤道:“娇姐.”

当年,眼前这人差点成了姚家媳妇,二郎自是熟识。

“我见王爷睡着了,夜里寒,这条被子你拿进去吧。”

“嗯,好哩。”

二郎拿了被子进屋,帮陈初搭在身上,再出来后,依旧站在门口的丁娇又递给二郎一件厚衣,“给,这个你披上。”

二郎也不和丁娇客气,接过便裹在了身上,眼瞅丁娇转身要回厢房,二郎忽然又唤了一声,“娇姐。”

“怎了?”丁娇回头。

“娇姐,你莫害怕,陈大哥一定有法子的。”

“噗嗤~”丁娇嫣然一笑,像宠溺自家弟弟一般道:“姐甚时候害怕了?说句心里话,伱们能来家里,我心里便踏实许多。有你们在,姐不害怕.”

说罢,丁娇走进了厢房。

二郎重新在门墩上坐下,片刻后,小乙在外巡视一圈回来坐在了另一侧的门墩上,见二郎仰头望着漆黑夜空,不由奇怪道:“二郎,想甚呢?”

却听二郎惆怅一叹,道:“哎,娇姐是个好女人啊!长子哥怎就不能学学陈大哥那般豁达,将娇姐也娶了”

“.这也能叫豁达么?”

当晚子时,杨震带着宁江军驻寿州水营营正史大郎穿过浓浓夜色,回到了丁家小院。

陈初睡了一觉后,精神焕发,史大郎远比自家那小五、小七两位兄弟稳重,见面后当即从鱼皮袋中掏出一把把扎好的麦穗,道:“照王爷的吩咐,我带了手下兄弟夜渡至淮河南,从东到西分别取了寿春、安丰、霍邱等地的麦样,这是寿春的”

寿春和路安县仅一江之隔,史大郎上岸偷来这麦样果然也得了赤霉病,并且比丁家麦田里的麦穗还要病的重!

陈初所料不差.今日他从路安县城从北往南一路走来,已发现越靠近淮水畔的庄稼得病越厉害,如今寿春的麦穗证明,爆发赤霉病的地方果然在周国!

想要遏制病害继续扩散,有两项当务之急,一为抓紧时间销毁已染病的麦田,二则是要控制污染源。

淮水两岸,水道狭窄处不足百丈,对可以借风传播的赤霉病根本形成不了屏障。

淮水两岸因灌溉条件良好,齐周两国都有大量良田集中于此。

此时春季,正值南来风,若任由淮南病害发展,淮北良田必然同样不保。

但麻烦就麻烦在,对岸是周国!并非是听从陈初号令的地盘

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史大郎采来的麦样中,越往西去,病害越轻。

几份麦样中,取自寿春西九十里霍邱那份,麦穗健康.说明病害还没有到完全失控的地步。

想来,这也是寿州西侧的颍州、蔡州境内没有发现病害的原因。

特别是蔡州西部的朗山县,那里集中了鹭留圩农垦大量农田,可谓淮北粮仓!

万不可使病害蔓延过去。

细细思量一番后,陈初将借住在村内各家的官员召集了过来,待人齐后,陈初拿来一张淮北舆图铺展在了桌子上,以炭笔在寿州沿淮水一侧斜斜划了一道线,凝声道:“明日起,府县两级组织人手将线内所有庄稼收割,统一焚毁”

“.”尤世光一脸错愕,却也没出口质疑。

但徐志远一听便急了,忙道:“校长!您这一笔,少说将淮水以北十里范围都划了进去,这得毁掉多少良田啊!乡亲们辛苦半年,眼瞅着再有一个多月便可收获.”

“将病害庄稼焚毁是为了保住更多良田!”陈初打断道。

在寿州府衙任职的西门冲疯狂给徐志远使眼色,让他不要顶撞校长,可徐志远牛脾气上来了,杠着头道:“可这上万亩良田里有些病害较重,有些病害较轻,若都一股脑的烧了,是保住了寿州其余诸县的庄稼,可我路安百姓今年吃甚!”

“已没时间甄别了!徐志远,你记住,淮北一体!为保淮北百万百姓口粮,莫说淮水畔万亩良田牺牲得,便是牺牲整个路安县一季秋粮,也值得!只要淮北无乱,路安县便不会饿死一人!”

陈初说到最后也动了怒,将炭笔往桌子上一拍道:“此乃军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你能干就干,不能干我换人!”

陈初轻易不发火,猛地来这么一回,将徐志远震慑住了。

但路安县是他任职的第一个地方,初临此地时,到处都是淮北之乱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当时他跟着知县、此时已调往宿州府衙的唐敬安,组织人手开荒、通渠,亲自迎接桐山迁来的乡亲。

甚至为了帮本县百姓出头,还被隔壁的怀远乡绅打过一顿.

唐敬安调任宿州时,以县丞之职暂行知县之权的徐志远答应过他,也当面向送行唐敬安的乡亲们许诺过,三年后会让路安县变作一处无饥馁之忧的乐土。

此时陡闻校长要烧掉万亩丰收在即的良田,心里难受极了,眼泪都憋了出来。

为了避免在大伙面前出丑,嘟囔一句“我去趟茅房”,便跑了出去。

陈初自是无暇顾及徐志远受伤的小心灵,扫视重人后,继续道:“大郎,你安排将士随同府县两级衙役执行此事。若遇不配合的,先抓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