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莽夫> 第156章 帝鉴图说朱厚照龙颜震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章 帝鉴图说朱厚照龙颜震怒(1 / 2)

“陛下,臣以为此书可作为教材!”

杨廷和再次开口。

功劳什么的,他并不在意,而是关心小皇帝的学业。

毕竟杨廷和是小皇帝的帝师,如果这位皇帝陛下日后成了个昏庸君主,于公而言天下百姓都会因此受苦受罪,于私而言他杨廷和也会声名狼藉,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杨廷和都希望小皇帝能够进学修德。

不说什么做个开疆拓土、中兴大明的英明君主,至少做个勤于政事、爱民如子的守成之主,那就足够了。

听见杨廷和这话,朱厚照也从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

野人离开的第五天,想他!

“张永,传召元辅。”

小皇帝对张永吩咐了一声,然后又低头兴致勃勃地看起了书。

杨廷和现在的官职,是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并且因为詹事府的职权特殊,所以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他想要将这本书作为小皇帝以后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凭他一人开口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要内阁首辅刘健点头同意。

时间逐渐流逝,刘健也匆匆赶来。

休沐日期间,皇帝一般不会召见朝臣,除非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刘健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就动身入宫,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甚至还猜想了无数种可能。

最大的可能,就是那出兵在外的中山侯汤昊,又他娘地搞事情了!

所以刘健来不及多想,直接匆匆跟着宦官入宫,然后马不停蹄地赶来了乾清宫。

结果一进门,却看见杨廷和正老神在在地坐在里面,而小皇帝手里面抱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气喘吁吁的老首辅当即就急眼了,喘了大半天粗气,神色不善地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吧,詹事府少詹事,和内阁不属于一个体系,但是问题在于,人家刘健是弘治帝师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廷和现在就是在走刘健的路,从翰林院到东宫詹事府再到内阁,所以面对刘健这位“老前辈”,杨廷和那是一向持晚辈礼,立刻就起身行礼。

“下官见过元辅大人。”

经他这么一提醒,小皇帝这才起身上前,扶着刘健坐下,然后将手中的书递给了他。

“元辅,看看这本帝鉴图说怎么样?能否作为朕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

刘健:“???”

啥?

教材?

你着急忙慌地把老夫喊过来,就问了看一本教材?

我XXXXX

刘健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接过这书一看,却是瞬间愣住了。

因为,这本帝鉴图说,确实堪称经典。

此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而且这书中的插图很是灵动,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让人一眼看了就难免好奇地深入看下去。

虽然,这书对于刘健而言,略显幼稚,但是对于小皇帝而言,却是难得的好教材!

事实上,杨廷和曾经找过刘健,商议小皇帝教材的事情。

毕竟小皇帝不爱学习,参加经筵日讲的时候,要么就是装装样子,要么就是直接睡大觉,他们这些儒臣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毕竟皇帝要是不喜欢儒家经学,那对入臣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比如说太祖高皇帝,再比如说太宗文皇帝,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而小皇帝朱厚照,也隐隐有了这个趋势,所以刘健和杨廷和其实商议过很多次,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让皇帝陛下扭转对儒学的观念,重新投入到儒学怀抱之中,跟他亲爹一样,做个勤政爱民的守成之君!

只是问题在于,不管是刘健,还是杨廷和,哪怕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可他们也因此受制于儒学,受制于这个时代,局限于当前这个大环境之下,所以即便一直在辛苦寻找改变的方式,却是一直不得要领。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这本帝鉴图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帝王教材,甚至可以作为大明历代帝王子孙的启蒙教材!

刘健认认真真地耐心看下去,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

这期间朱厚照和杨廷和也没有打扰他,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刘健看完了最后“任用六贼”这个故事,这才长舒了口气。

“精彩!”

“实在是精彩!”

“陛下,此书不但可以作为陛下参加经筵日讲的教材,更是作为日后皇室子孙的启蒙教材!”

刘健直接定下了基调,这本书不但可以用,而且可以大用!

为什么?

因为此书完美地解决了眼下的困境。

大明皇帝不喜欢儒学,这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就不用多说了,小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差点就饿死了,哪里还有功夫读书啊!

太宗文皇帝朱棣也是个传奇,小时候接受了正规的宫廷教育,那也是天天挨板子的人,后来出镇北平横扫大漠,做了皇帝之后更是六飞五渡,打得北虏抱头鼠窜,可惜是个战争狂人。

唯一喜好文治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正儿八经的儒家门徒,自幼喜好儒学,可惜太过相信文臣缙绅的话,以致于最后被篡夺了江山,连生死都不清楚。

后来就是洪熙皇帝朱高炽,也是位谦谦君子,宽厚仁慈,礼贤下士,可谓是文臣缙绅最渴望的完美君主,奈何天生疾病身宽体胖,最后英年早逝,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大明皇帝。

紧随其后的,就是太宗文皇帝的好圣孙,宣德皇帝朱瞻基,秉持着洪熙帝休养生息的策略,全面收缩防线,还废置交趾还国安南,大明也因此迎来了一个真正的盛世!

然后,正统加天顺皇帝朱祁镇,不予评价,怕诛九族。

中间夹杂的景泰皇帝朱祁钰,除了有些私心外,称得上是一位守成之主,稳住了大明政局。

天顺之后,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了,他就是第一个旗帜鲜明打压文臣缙绅的大明皇帝,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那都不能算是打压,因为本就是武盛文衰,只能叫顺手收拾,而自正统之后文臣缙绅逐渐把持朝政,成化皇帝就开始了打压文臣缙绅之路。

可惜,效果并不显著,或者说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成化皇帝之后,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也就是先帝爷,基于刘健这位正儿八经的帝师倾心教导培养,弘治皇帝也成为了类似于洪熙皇帝的完美君主。

宽厚仁慈,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任用贤良可以说文臣缙绅能够想到的一切完美词汇,都可以用到先帝爷身上,这也是刘健这位弘治帝师,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