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科幻灵异>天使开天> 第六十五章 生命演化的微观与宏观机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生命演化的微观与宏观机制(1 / 2)

雨季那个几个星期的那些事:

进化论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如果达尔文那个年代的进化论,因为冲击了宗教思想而遭到反对,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生命科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年代,科学领域对进化论的质疑,则来源于古生物学领域在“化石证据”和“基因测序”的这两个方面,揭示了其的不合理性。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进化论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进化,另一个则是宏观进化。

微观进化,也称为种内进化,是指生物随自然环境发生的细微变化。

这种变化是物种内部发生的,本质上仍然是同一物种。

例如:“从鲫鱼到金鱼的培育过程,虽然外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它们仍然属于同一物种”。目前已被科学所证实。

而宏观进化则涉及到从一个物种完全进化到另一个物种的过程。这种进化需要稳定的种群数量,并且新物种要与原物种之间应形成生殖隔离。

织田父亲的《自然选择》和晨雄的《共进化》这两本生物学著作,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指出达尔文《物种起源》在宏观进化方面的缺陷。同时,也强调了从微观进化中得到结论而推断出宏观进化是事实的不合理性。

以狼的驯化为例:人类虽然成功地将狼驯化成了狗。然而,狗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因为狼和狗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其次就是古生物化石。化石记录虽然被认为是证明进化论的重要证据之一,但化石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一直饱受争议。

一方面,是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许多物种在化石记录中的存在时间非常短,使得科学家难以溯源它们的进化历程,从而证明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

另一方面,化石记录中的一些证据表明,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着“突然出现”和“没有过渡形式”的现象。

这与进化论所推断的“生命是由单细胞生命逐渐演化成为多细胞生命,再由水生生物逐渐代代渐进演化成为陆生生物的线性历程”并不一致。

因为如果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物种的演化是循序渐进,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作用,代代累积渐变而来的,那么,这当中就必然存在过无数代中间物种的化石,然而,事实上却根本没有。

因为迄今为止,所有古生物的化石,根本就不存在能证明宏观进化里中间物种存在过的证据。

毕竟不可能上一代的物种还在地下爬,下一代就突然长出翅膀在天上翱翔,就拿始祖鸟来说,虽然曾有观点认为始祖鸟具有鸟类和恐龙的特征:它长有利齿,翅膀上有爪,后趾末端有尖利而弯曲的爪,且长有骨质尾椎,被认为这是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性化石及演化的重要证据,是第一种由陆地生物转变成鸟类的生物,但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其实就算现代也有这种鸟类的存在,比如:南美洲北部的——麝雉。

其幼鸟的翅膀上就有爪子,还能用爪子爬树。但不能说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在始祖鸟同时代的化石里,人类也同样发现过普通鸟类的化石,这就说明了,始祖鸟并不能代表由陆地生物演化成鸟类的过渡性中间物种。

岩层里的化石显示了“种”这个层面的物种都是突然出现的,且独立不相干,对于进化论而言,这是属于一种断层现象。

那么以前人们教科书曾经提到过的周口店古人遗址,以及被誉为人类祖母的“露西少女”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是否就是人类的中间物种化石?

显然证据也是不足的,而且一直还存在着很多争议。

因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了:周口店遗址的古人是属于已灭绝的“直立人”,现代人是由晚期的“智人”演化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露西的骨骼化石的完整度也仅占百分之四十,这还算是完整度最高的古人类化石标本。

由于大多数样本的不完整性,意味着修复过程往往带有很大的不准确的推想成分,包括人们所看到的复原图,那都是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想复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目前,对于周口店遗址猿人身上是否具有毛发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对现存生物的研究参考以及对化石的综合分析。借助相关理论和技术,来推测和复原古生物的外貌特征。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通过分析现代人类和猿人的基因组,找出与毛发生长相关的基因,能帮助人们推断出猿人可能拥有毛发。如果在猿人基因组中发现与毛发相关的基因,那么就可以大致的推测出,这些猿人的身体可能曾经覆盖着毛发。

化石中保存的牙齿、皮肤、角质和骨骼等有机物质,也为人们提供关于古生物皮肤特征和外观的信息。这些有机物质在石化过程中被保存下来,是现代科学推断古生物皮肤特征和外观的重要依据。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猿人的骨骼、牙齿,推断出猿人的身高、体重、肌肉发达程度和运动能力等信息。同时,猿人皮肤上的细小凹凸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也可以推测出猿人身上是否有毛发覆盖,以及推断出其毛发颜色、密度及质地等信息。

此外,现存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也为推断周口店猿人的毛发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对这些动物的毛发分布、形态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毛发在灵长类动物中的演化历程和适应意义。

其次,胚胎发育的比较也是人们理解灭绝动物毛发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比较不同物种胚胎发育过程中毛发的出现和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灭绝动物的毛发发育情况。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现存灵长类动物的毛发特征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推断周口店猿人的毛发情况。这是因为现存灵长类动物与周口店猿人在演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这一推断需要保持谨慎态度。

尽管化石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史前动物的信息,但由于化石保存和化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不同物种之间解剖学上的相似性,人们根据化石推想出的特征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例如:不同品种的狗虽然骨骼结构基本相同,但由于皮毛、肌肉和脂肪等软组织的差异以及人类对狗的育种选择,使得不同品种的狗在外貌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一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对于灭绝动物的真实样貌,人们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推断出它们的外貌特征,就像恐龙、剑齿虎、猛犸象等,这些史前时代就灭绝动物的真实样貌,说不定都不是现代人推想的那样。

因此,对于灭绝动物的真实样貌,人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证据和研究成果,以更准确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态习性。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化石记录是不完整的,因此人们的在宏观方面的推想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生存的时候,动物的本能应该是迁徙,如果来不及迁徙又不适应新的环境,没有了食物来源,面临的应该是灭绝,而不是进化,这就是进化论中真正意义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存在所谓的侥幸存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