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2章 各路军情(1 / 2)

夏侯献笑了笑。

话说,当年习氏有能力的几乎都走了。

那一批荆州士族愿意投曹操的人不多,毕竟当时大汉还没有亡。

他们先辅刘表再助刘备,旗帜很鲜明——扶汉。

就是不知道,如今有没有人后悔。

夏侯献之所以记得庞林的妻子出身习氏,是源于一次宴会时的偶然听闻。

当时有宾客称赞太祖之功绩,是太祖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之中为北方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定。

老臣们感慨曾经妻离子散的往事,就有人提到了庞林。

建安十三年,太祖南征攻破襄阳,庞林妻子习氏没能和庞林逃去蜀地。

这个时代,妇人改嫁是很常见的事,甚至会鼓励这么做。

但习氏却守养女儿十余年,保持节操绝不改嫁。

后来刘备伐吴失利,庞林跟随黄权投降魏国,夫妻竟在有生之年团聚了。

曹丕听说这件事后,认为习氏有操守,还专门赏赐夫妇床帐和衣物,以作表彰。

夏侯献发现,曹丕特别喜欢关注臣子家的私事。

夏侯尚独宠小妾,冷落德阳公主?

曹丕下令,处死小妾。

习氏十几年不改嫁,最终跟夫君团圆了?

曹丕决定,表彰一下。

钟繇的妾室张氏怀孕,妻孙氏因为嫉恨,把毒药放在食物中,张氏吃了差点被害死。

钟繇得知真相后大怒,把孙氏给休了?

曹丕不乐意了,认为老钟休妻是不对的,派人告诉钟繇,你得把孙氏给朕接回来。

钟繇一再拒绝,曹丕仍不停催促。

结果逼得人家老钟要喝毒药自杀,才终于作罢。

夏侯献跟曹丕不同,不喜插手人家私事。

但对于臣子们的关系网,还是乐意去了解的。

跟习远畅聊许久,再结合校事府掌握的情况,他已大致清楚了这个家族的现状。

现在襄阳习氏混得最好的应当是习温一脉。

习温是习珍之子,昔年孙权袭杀关羽后,习珍宁为汉鬼,不为吴臣,山穷水尽后拔剑自刎。

于是习宏(习珍之弟)带着侄子习温归吴。

他曾任长沙太守,全琮乱政时逃往扬州,被孙和迁为豫章太守至今。

习氏族里还有一女,名叫习英习,嫁给了现任丞相司马李衡。

李衡这个人目前无限接近吴国的权力核心,只要诸葛恪不倒台的话。

在夏侯献看来,即便现在还没想好该如何利用这些关系,但日后说不定会派上用场。

..........

两个时辰后。

习远乐呵呵地离开了习家池,早已把“鸠占鹊巢”的事抛之脑后。

天子非常爽快,给习远赐官华容县令。

起步就是县令,他很知足了,这直接跳过了郡里的举荐,跳过了中正评品,原地起飞。

这时候已是正午时分,夏侯献在湖心亭里歇息。

这是在圆台上建的重檐二层六角亭,其周绕以雕花石栏,凭栏可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

夏侯献拿起酸梅汤碗直接对着碗口喝了一口,随后擦了擦嘴。

抬眼之际,就见校事令刘达走来:“陛下,您找臣。”

“这个习远认真查一下。”夏侯献放下手绢,“襄阳四通八达,习氏一族又分仕吴蜀,他这一支没道理赖着不走。”

“诺。”刘达拱手。

“还有,他今日说习氏有商队,常往返于江陵、武昌。”

“不管他干不干净,你都可先安插人手进去,具体选用何人,你自己决定,朕不多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