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十的周老,一手打金的功夫出神入化,他一辈子有三个儿子,可传承了他手艺的也就只有一个,偏偏那个儿子还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厂里的工作跟着谭媛过来杭市。
“什么卖给外国人,小日子,他们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可比咱们手工的快多了,哪里会有冤大头愿意花大价钱买咱们生产的东西。”
周老的大儿子对于谭媛嘴里描述出来的前景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愿意相信,他不仅不愿意相信,还让自己的小弟也别听了脑子犯糊涂。
“你可得想清楚了,弟妹就是厂里的临时工,家里还有孩子呢,一家子就靠着你在厂里的工资过活,你要是跟着去了,到时候不行就又把你赶回来,到时候工作也没了,那个女人还能管你不成?”
至于什么工作的事不用操心,会把工作给留着的话就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这厂里的工作多紧俏啊,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空出来一个坑,那些人就跟见了肉的野狗似的,恨不得都上来抢,抢到自己手里才安心。
到时候就算工作保留,谁知道回来之后又是个什么光景,还是不是原本的岗位工钱。
这风险实在太大,周家老三媳妇也被大哥说服,不愿意自己男人离开,周家老三开始犹豫,最后妥协。
人到中年,都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就算在厂里也都是普通工人,难不成还指望现在靠着家里传下来的手艺改变现状?
人就得知足才对,三十五的大男人不愿意看谭媛,还是老父亲站了出来。
他现在本来就已经从厂里退休,工作也由小儿子接班,他去哪里都是可以的,再说了,但单论起手艺,他可比小儿子要强,只不过年纪大了,故土难离,现在嘛,走出去看看也好。
周老听到别人说他年轻,他立马开心起来,就跟个小孩似的。
年轻好啊,年轻人精力好,也能多干几年。
什么钱啊,分房啊,这些都诱惑不了黄土都快要埋到耳朵根的周老,他看中的是谭媛同志承诺的会将家传的这门手艺传下去。
世道不一样了,这门手艺以前要是有人想学,那可是得真金白银给拜师礼的,不仅仅是这样,还得在铺子里当好几年的学徒打杂。
可是现在,想要教却没有人感兴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费心费力学这些,学个十年八年的,结果还不如机器弄出来的,结果都一样,效率还不如人家,学这个干什么。
周老也不知道学这个干什么,他只是固执的认为,老祖宗传来的东西,不能在他手里就失传了,必须往
儿子是他用棍子用孝道逼着学的,孙子嘛......
儿子儿媳护得紧,他也老了,哪里有法子还能逼得了。
只要手艺能继续在这片大地上传承下去,那么到底是不是姓周的又有什么要紧。
更何况要真的如同谭媛同志说的那样,他干着觉得合适,以后儿子也是能再过来的嘛。
像是周老这般想的人还真不少,听谭媛说明天就要去厂子,挑人,一个个的都振奋起精神,全都回屋子去收拾东西了。
也没什么可收拾的,过来这里的时间本就不长,大家都知道只是暂时留在这里,很快就会离开,行李里面很多东西甚至都没有拿出来。
谭媛的东西稍微多一些,只不过也不是太多,她的东西大多都在槐荫大队的,也都是些不值钱的穿旧了的衣服而已。
在这院子里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晚上睡得都比较早,没有电视智能手机,就连谭媛自己也睡得偏早。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