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灭门,鸡蛋摇散,蚂蚁竖劈
各地的水利工程安排下去后, 李暮歌就没有再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而是开始盯着练兵。
一晃时间就从夏到了秋, 又临近入冬了。
去往各地监督工程的人陆陆续续回京,北边的人回来的比较早,因为到了冬天,北方温度低,土都被冻上了,根本没法挖开,所以工程早早就停了。
这些官员回来后, 李暮歌开始听他们述职。
连带着还有那些任期将至的官员, 他们也一一到长宁来述职了。
述职其实就是在李暮歌跟前发表工作报告, 总结一下自己在地方上任职的几年里, 都有什么成绩,做了多少为国为民的好事。
如果政绩好看, 就会被吏部记录,其中政绩卓越者, 会有到李暮歌跟前述职的机会。
这是一个让君主记住他们名字的好机会。
所以每一次述职, 官员都会提前许久开始准备, 期待自己能够一鸣惊人, 以后若是能够直接留在长宁就更好了。
可惜,能够留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多是品级比较高, 家世比较好的官员。
李暮歌还没有看见能到她面前来述职的官员, 也就是说, 这些年来, 地方上的官员,政绩突出的是一个没有。
大多数官员都比较稳, 任期崇尚无功无过,有点儿功劳能高升一点儿最好,没有也行,只要别有大过就最好。
这是太平盛世时的通病,外部稳定,内部就会生出懈怠。
只有于泽,是本次述职官员里比较特殊的一位,他能够直接到李暮歌跟前去述职。
在听于泽述职之前,李暮歌先听了前去各地监督工程的宫人们的述职。
这些宫人全都是接了她给的命令前去,一个个不敢怠慢,将自己在外的见识一一说明。
其中还有几个掏出了地方官员以及御史台监察御史给予的好处。
这些好处并不是说,他们一定犯了事,只是官场上一种面子上的人情世故,表达友好的。
细问之下,那些给好处的地方,还真是什么事儿都没出,那些精于世故的官员都清楚,李暮歌特别看重本次各个工程的质量,盯着户部拨款呢,他们哪儿敢碰老虎的尾巴啊。
倒是那些什么表示都没有的地方,有几个动了工程款得。
“奴从未见过如此抠门的官员,还是世家出身,怎么连一文钱都不舍得给,不仅如此,还要反过来克扣百姓的口粮!他难道就不羞愤吗!”
前去北地一处大河监察修坝的红玉,说起此事时,脸都气红了。
她怒骂那个官员,可见在外头的三个多月,真的是憋屈的够呛。
“证据都记下来了吗?”
李暮歌也生气,她千叮咛万嘱咐,竟然还有人敢顶风作案,看来是真不把她放在眼里。
这种国之蠹虫,必须铲除!
“回殿下,已经全数记下了,奴在外时,一直谨记殿下嘱托,若遇贪污的官员,绝不对外吐露半个字,也不会当面反抗,只将所有证据一一记下,回来交予殿下。”
红玉知道,殿下当时的嘱托,全都是为了保护她。
外出的宫人,即使身上有御赐的名头,也还是很危险,外头有好些人已经当惯了土皇帝,对朝廷并没有多少敬畏之心,他们真要是想不动声色杀人,外出宫人们生命没有任何保障。
官员死了,朝廷会大发雷霆,必定会想法设法的查清楚。
宫人死了,谁会费那么大力气?宫人说白了就是宫里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命而已,傍上了皇室,依旧不值钱。
“嗯,你做得很好,把你记下来的证据放在这儿吧。”
李暮歌满意地点点头,这一批宫人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宫中女官,她们有能力处理简单的政务,同时也有能力在外为她行走。
主要是听话,比那些一百个心眼子的官员好用多了。
李暮歌有点儿理解,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会喜欢用“宦官”了。
红玉记载证据的奏折只是第一封,之后还有第二封、第三封,直至第六封。
李暮歌看着那六封奏折,真给气乐了。
统共十三个地方展开水利工程,六个地方出问题,她是不是该谢谢那些官员,至少没有让十三个地方全军覆没,更没有到总数的一半?
“去叫宋木槿来。”
李暮歌的眼底,闪烁些许寒光。
翠玉应了一声下去,不多时,一位身披软甲,样式以黑红二色为主的女将军过来了。
宋木槿是此次科举之中的进士,她的文采不错,但更让李暮歌欣赏的是她一身武艺。
宋家是这些年才发家的,家中自祖父起在军中任职,经过两代人的拼命,到了宋木槿这一代,也勉强有点儿武将世家的模样了。
只是这些年来,战争较少,挣军功不容易出头,所以宋家新一代的孩子都会被送去读书。
宋家没什么根基,所以培养出的孩子里,只有宋木槿一人走通了科举的路子。
若不是李暮歌为科举改制,宋木槿还真不一定能考上,因为宋家在世家那边一向不受待见。
宋家追溯到前朝,也算得上是世家,只是本朝落魄了,后来走了文人看不上的武将路子,就受排挤了。
李暮歌打算单独训练一支军队,那这支军队的将领就得好好挑选,她挑来挑去,选到了宋木槿头上。
文武双全的宋木槿,论武力不是第一,论文采也不是第一,但她综合实力最强。
而且她今年才二十岁,在过往二十年里,她一边锻造自身,一边没有落下过学业,双管齐下,还都能赢得不错的成绩,以后她单独走武将路子,必定能变强。
宋木槿也没让李暮歌失望,那两千名各地送来的精兵,本来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通,相处并不好,再加上他们全都很强,十分自傲,更没法融合在一起。
李暮歌告诉了宋木槿一些现代练兵的方法,想着如果实在不行,之后就单独抽调西北西南的兵组建特种军队。
西北西南离得近,还只有两地,就没那么多矛盾了。
谁知宋木槿上手一个月后,那支两千人的军队,就乖乖听她话了,她让往东绝不往西,她让撵狗绝不赶鸡。
自此,宋木槿反倒成了这一次科举里,第一个走到李暮歌跟前的学子。
其余学子还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实习生的工作,她已经一跃成为官场新人了。
“末将参见殿下,殿下万安!”
宋木槿步入书房,冲着坐在书桌前的李暮歌行了一礼。
李暮歌摆摆手,“免礼,坐吧。”
“谢殿下!”
宋木槿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满是对李暮歌的崇敬,她觉得李暮歌能够慧眼识人,将她调任成为将领,是对她能力的肯定。
如古人名臣遇明主一般,她就是遇见明主了!
没错,在宋木槿心中,自己就是那名臣,她注定要与殿下,书写君臣佳话!
被宋木槿过度炙热认真的眼神盯着,李暮歌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平日里不叫宋木槿入宫,甚至还许她可以不常上朝的特权,就是不想被这种眼神看。
像是追星一样,充满炙热喜爱的眼神,实在是给李暮歌很大压力。
“看看这些奏折,都是回宫的宫人送来的。”
李暮歌赶紧给宋木槿找点儿事干,别老盯着她看了。
宋木槿双手接过李暮歌递来的奏折,那模样像是捧着无价之宝似得,李暮歌嘴角微抽,这种情况真是不管遇见多少次,都让她觉得别扭。
抽象果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一样抽象,她们只是普通的君臣,不是什么其他特别关系啊!
在工作场上,把老板当成明星一样追星,这是什么心理?
反正李暮歌不理解。
其实大多数官员脑子里的君臣,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关系,跟现代打工人与老板的关系,本质上就不同。
毕竟现代打工人不满老板,可以私底下建群怒骂,可以跳槽,古代臣子不满君主,私底下跟人骂一句试试呢?
跳槽是想叛国吗?
李暮歌发了一会儿呆,等她回过神来时,宋木槿已经将折子都看完了。
看完后,宋木槿的脸色也没好到哪儿去,甚至透着些微铁青之色,一看就知道气得不轻。
“殿下,这群贪官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目无王法!还请殿下下令,末将愿为殿下,擒拿贼子!”
“抓贪官污吏,那是刑部和大理寺该干的事情,关你什么事?”
李暮歌吐槽,这是把贪官当胡族人整呢?
宋木槿脸上的怒容一滞,略有些疑惑问道:“那殿下叫末将前来,是为……”
“你的敌人,是当地与贪官勾结的世家大族。”
官员吃着朝廷的饭,想要对付他们很简单,走正规渠道就行。
关键是那些拥有坞壁,养有部曲,在地方上就差称王称霸的世家。
他们买通官员,私底下不知道做了多少肮脏龌龊之事,贪赃枉法的官员可恨,那些不 把王法放在眼里,肆意妄为的世家,更是可恨。
“殿下是想要,攻破那些世家的坞壁,将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全数抓起来判罪?”
宋木槿大概明白了,刑部和大理寺的人确实很难到地方上去抓世家大族的人,大多数地方上的事务都交给地方上的官员处理。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