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武侠修真>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第106章 一些变化,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一些变化,改变许多人的命运(1 / 2)

第106章一些变化,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继修路之后, 原来的胡国,现在的胡地, 成了长宁城新的热点话题。

李暮歌在早朝上的那一张大饼摊得是又大又圆,香的当时在场的人都迷糊了。

大臣们下朝回去干活儿的时候,嘴上还一直不停地说着这张大饼,讨论着这张大饼如果真的能实现,可以给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家族,带来多大的利益。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好处的事情, 大家干起来才会分外有动力。

对于朝臣们的反应, 李暮歌早就有所预料, 她甚至还提前在报纸上预定了头条,头条刊登的内容, 就是论西北百年大计。

没错,百年大计!

李暮歌一直觉得, 将国家的发展提前写入计划中, 之后按照计划, 一步步实现目标, 这一套方法是真的很好用。

现在她已经能够掌控整个大庄,无论内外,都没有人站出来给她捣乱了, 那么这些好法子, 就得搬过来用了。

不光有发展西北的百年大计, 还有发展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二十年计划, 以及各地商业街建设的十年计划,还有全面支持工业研发, 创新科技的百年大计等等。

全都是这段时间李暮歌弄出来的新鲜产物。

原本人们对这动不动就几年大计的名头,听起来还一头雾水,听得多了,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还真别说,有了计划之后,一下子未来都清晰了许多。

朝臣和百姓们都接受良好,觉得这个计划特别好。

这片大地上的人,自古就崇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点,对于做计划,那是相当的熟练。

除了长期计划,朝廷也做短期计划,最短就是三个月,比如修路的计划,其实就规划了三个月,因为入冬之后,实在不是个动土的好时机。

冬天除了南方,大多地方土都被冻住了,这个时候施工,不光施工难度高,工人也会很冷。

有足够保温材料的现代,冬天在外头挖土,人都有可能会被冻坏,更不要说缺衣少穿的古代了。

李暮歌是真的很珍惜人手,因为一旦开启基建模式,她就发现,人真的太少了。

太少了啊!到处都缺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位都缺人。

原本一些人对大量女官进入朝堂开始执政的时候还指手画脚,现在多了个胡地需要管理,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别说女官进入朝堂了,只要能为他们分担繁琐的朝政,妖怪进来干活都行啊!

这种需要人干活的风,吹到了大庄的大江南北,到处都缺人,新的厂子缺人,新开垦的土地需要人种,荒芜的土地需要人去治理……

现在别说女子了,就是老人,只要你还能动弹,就得干活,清闲的活儿也得干。

也就小孩不用干,因为小孩需要上学。

这个小孩仅限于家境比较好一点儿的小孩,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是以前的老样子。

李暮歌还是没有展开基础教育,想要将学堂开遍大庄,难度太大了,钱现在是不缺,书笔纸都不缺,缺得是老师。

再怎么努力培养,人才长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若是急于求成,培养出一堆酒囊饭袋当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暮歌是着急,但她还没有着急到什么香的臭的都要的程度。

不过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了,按照李暮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来看,五年之内,有望实现大庄境内的基础教育遍地开花。

到时候不求出多少个文曲星,只盼着每个大庄的百姓,能自己读报,让新一代大庄人里没有文盲。

接着慢慢去扫盲,争取让全大庄的人都能认识字,自己读个报纸,看个公文能看明白。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避免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两头吃,两头贪的情况了。

百姓知法懂法,明白国家是怎么个运行方式,才能有效遏制贪官污吏横行。

相对应的监管机构,李暮歌也早就开始安排起来,就以宫中情报机构为原型,第三方监管机构,干脆就交给了立场较为中立的宫人们。

因为宫人有一个入宫后就不允许自行婚配的规定,这个规定,原本是因为太监没有资本,宫女名义上全都是皇帝的女人,所以才会有规定如此。

现在,这个规定方便了李暮歌建立第三方机构。

联姻是腐蚀权力的一种办法,当昔日的同僚或仇敌通过联姻,成为“一家人”后,权力的公正性就会受到人情世故的挑战。

关键是,人身为群居生物,还没法彻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李暮歌也是在建立反腐机制的过程中,才更加明白,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那么喜欢用太监和没有牵绊的宫中女官。

实在是太好用了。

虽然宫人也是人,但是宫人已经通过后天人为,被斩除了腐败的一条大路,而且宫人还没法形成家族,这一点甚至比朝中的寒门子弟更好。

毕竟当高官久了,寒门就是第二个世家。

不过李暮歌并没有想延续这种扭曲人性的传统习俗,反正以后太监是不太可能出现了,真出现,也只会出现在牢狱里。

至于宫女,她们以后就是宫中女官,这是个正儿八经的职位,以后肯定还会有。

只要皇权不灭,宫中女官就会一直存在。

这个冬天,注定过得不会安静。

在生活中奔波的人们,偶尔停足细想,会发现,自打新帝上位后,每一个冬天似乎都没有平静过。

或者说,一年到头,就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人们变得非常忙碌,不是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

以前的日子过得也很忙,每天天不亮就要开始起来干活,干上一整天,往往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收拾自己的小家。

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很麻木,没有任何出去玩乐的心思,当然,手头也没有玩乐的钱。

现在却完全不同。

赵雪娘今年十八,她现在在长宁城外的纺织厂里做工,因为她会绣花,胆大心细,所以她才入厂不到三个月,就已经是厂里的管事了。

每月能拿到的月钱,从一两半上升到了四两半。

大庄银子值钱,若是在村里,一家三口一年的花销,大概是三两左右,长宁城花销大,赵雪娘家中人不多,但一年也得花个四五两。

谁能想到,她现在一个月就能赚到一家能用一年的银钱了!

今日发工钱,赵雪娘怀中揣着沉甸甸的荷包往家里走,步子极大,冷风打在脸上刺骨得冷,但没有浇灭她心中的热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