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夜逢(2 / 2)

“小主。”

崔莹淡淡地“嗯”了一声。想必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动静,于是找了出来。

“这么晚了,小主是想去哪里?”金樽毕恭毕敬地问道,声音中带了几分担忧。

“随意走走而已。”

崔莹在台阶上坐了下来,仰头望着天上的星汉。

“今日的月色真好,将这地方都照得亮堂堂的,宛如夜里的白昼。”她仿佛自言自语道。

金樽听了只是沉默。夜里怎么会有白昼呢?他想不明白,自然也就无从答话,只能谴责自己笨嘴笨舌。

倘若换作了连公子,或者是二弟,就不是这样了罢。

“把我的琴拿来罢。”

过了一会儿,崔莹忽然这样说道。每当心绪波动时,弹琴便能让她平静下来。

说罢,她从台阶上站了起来,提裙向外面走去。

“是。”金樽点头应道,人影一晃,当即消失在黑夜里了。

崔莹一路往外面走去,沿着儿时的回忆在月色下的羊肠小道里迂回曲折走了一段,不知过了多久,回头看时便见到金樽背着木琴,不近不远地跟在她后面。

这场景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她做什么事情都是孤身一人,独自面对,独自决断,身边带着因为毒药所趋而不得不跟着她的属下,全然为她所使,听她差遣。

他们敬她怕她,奉她的一切皆为至高无上,不可抵挡的,他们本能地服从和信赖着她,仿佛她能够洞察万象,将一切都稳稳地拿捏住,从来不会犯错。

而她也曾恍惚间以为她是永远不曾犯错的,因为没有退路的人,是没有机会犯错的。

就这么一路在月色融融中慢慢行去,崔莹走到了树林里,从地上凸立而起的巨石后面转过去,只见狭窄的道前忽然开阔,眼前豁然开朗,鼻尖芳香浓郁,竟然别有洞天。

她在这片花丛的中央站定,举目只见四处花开,鲜艳热烈,在这寒冬中开得灿烂,一片妖娆明媚,宛如冷风中摇曳的烈火。

几载春秋过去,风霜雨露催着她长大了,然而这里却几年如一日,与儿时所见一模一样,仿佛时间就在此地停留。

崔莹微微闭眼,心中不自觉地升起感叹,也想起了最后一次来到此地时,她强忍着胸中的伤心痛恨,呆坐在于此,安静半晌,忽而号啕大哭,在琴弦上一阵乱弹。

那便是《有晴》曲最初的模样。

好在眼下她长大了,再不是从前的模样,更不会因为那些事而流下半滴眼泪,只是淡淡地一笑而过罢了。

“你先回去罢,这里晚上没有人,无需担心的。”

她的目光瞧着眼前的花丛,也不回头,就这样对金樽说道。

“是。”金樽于是将琴放下,默默地退开了。

崔莹俯身在木琴前跪坐了下来。

四周花丛低矮,挡不住天上的光亮。月色直直地浇洒在地上,宛如铺了一层银霜。

就着这明亮的月色,崔莹伸手搭在琴弦之上,指尖微挑,弹出了一个音节。

只听得铮的一声,这清脆悦耳的乐声就在四下里飘荡开来,花丛影动,阵阵飘香,宛如应和一般。

随即,她素手撩拨,似抚似按,那一曲欢快轻脱,奇幻如梦般的乐声就从她的指间缓缓流淌出来。

像是在弹春日里莺燕呢喃,万物争相生长,吵吵嚷嚷,又像是在盘着冬日里的一片花丛,芳香浓郁,烈如焰火。

她并非将曲子从头弹起,而是信手拈来,随心而发,时而叮咚清脆犹如溪水击石,时而却又悲伤下来,仿佛在怪石嶙峋的幻境里看到了万古青蒙,又仿佛在独行路上时遇见了瓢泼大雨。

她就这样安静地弹着,不急不缓,仿佛这世上的一切,于她而言皆可置身事外,唯有眼前此曲而已。

弹到后来时,崔莹不自觉的越发沉浸于其中,随着音起而喜,音落而悲。只是她的心思却越发敞亮了然,仿佛被这乐曲之声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乐曲之声越发急促激荡,宛如滔滔水浪,又如蜀道奇险,难于上青天,各种湍流涌动,迷花乱眼,皆在此处全然绽放,既危险决绝,却又是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得以一见的瑰丽。

忽然之间,丛影摇晃,有人一袭白衣,踏着摇落的花叶而来,在花丛里安静地站定了,听她弹琴。

崔莹擡头,见是连淮,心中不由的一颤。

恰在此时,只听得“铮”的一声,一根琴弦应声而断。

“庭下如积水空明”引用自苏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