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本想拿辇儿和尖儿,换来边境和平,好让自己腾出手来巩固势力,然后南征,没想到柴宗训那小子,好像派了细作在辽国一样,连储位之争都把握得这么精细,正好卡住萧思温的脖子。
萧思温已经位极人臣,最多再在爵位上加一层,势力已经达到瓶颈,如要破局,只有和皇室联姻这一条路,变成皇帝的外戚,才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说萧氏一族女子素来和耶律家联姻,可是萧家分支众多,女子也极多,萧思温女儿没在的话,王子可等不起,就要让别人捷足登先了,到时候也只有走下坡路了。
“不错,不错,小子懂事了。”赵匡胤拍着柴宗训的肩膀夸到:“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国出力,不愧是朕看重的少年。这此为朝廷谋来两万匹战马,功不可没。”
虽说此时还是宋初,不像南宋那么缺马,可毕竟战马是军资,而且辽国战国质量比大宋的要强上不少。大宋自己养的马,好的马种极少,从辽国走私来的马更胜一筹,而萧思温给的马是军中之马,质量更是优等,所以赵匡胤才这么高兴。
“谁说这马是给朝廷了?我卖女人的钱,官家肯定看不上的。”柴宗训才不会承认这马是给朝廷的,自己马上就要修路了,正好是缺马匹的时候。
“小侄别这么说嘛,虽说那女子颇有姿色,大丈夫何患无妻,你要什么样的女子,尽管去教坊司去挑就是。”
柴宗训听赵匡胤提到教坊司,就想到那日在殿上,陶谷为了讨好自己说教坊司新到了一批女子,说是要送给自己,到现在还没见到人。陶谷为了把自己打造成谋反份子,也是煞费苦心,送点美女就想要自己饶他一命,那是休想。不过此人以后还有用,就先留他一命。
“官家,此事虽然是小子和萧思温私下交易,可毕竟关系到北方边境的稳定。又涉及这么多战马,朝廷不妨派一位大臣,随使节前去洽谈?”
“嗯,这事关系到国策,确实该如此。”赵匡胤心里在琢磨着派谁去合适。“不知郑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两国邦交素来是礼部的职责,礼部尚书陶谷正合适不过了。”
赵匡胤一听柴宗训举荐陶谷,陶谷这人敲诈勒索倒是在行,这次出使应该能应付得了,更何况大体条件柴宗训已经谈妥了,派陶谷前去,只是走个形式,表明朝廷看重此事,如果能从萧思温那里拿回一个协议之类的盟信就最好了,这样就能拿盟信来威胁萧思温,如果哪一天他撕毁盟约,协议就能作为他通宋的证据递交给辽国皇帝。
赵匡胤点点头说道:“陶谷正适合跟人打交道,没想到当初把他提到礼部尚书,算是升对了。”赵匡胤对这些大臣调动并不向柴宗训隐瞒,也没有这个必要。
柴宗训见官家同意自己的提议,心里就在为陶谷祈祷了。自己只要和辇儿招呼一声,就把他留在辽国好了,不能轻易就放他回来,最好是天天折磨才好。
“如此甚好,相信陶尚书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小子祝官家北境安定。”
赵匡胤对柴宗训越看越满意,各种大事处理得毫不含糊,居然对辽国也有研究,便想问他对辽国的看法:“朕听赵普说,上次的平边策,你教他朝三暮四的道理,朕觉得不错,你再仔细给朕讲一讲。”
五块五毛小说网